你知道吗?在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展开。3月21日下午,武汉大学研究生会第九期骨干培训选修课——艺术鉴赏与文化传承在城市设计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。这场课程不仅邀请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敏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还吸引了60余名校院研究生会骨干参与学习。课程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展开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文化与科技碰撞的盛宴。
活动伊始,城市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琦老师致辞。她指出,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,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根基。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挑战下,非遗保护的当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。李琦老师强调,非遗保护需要突破静态保护的局限,构建可持续的活态传承机制。她还特别提到黄敏教授团队研发的“一种挑花图案数字化精确采集方法”获得国家专利认证,生动诠释了“以创新守护传统”的活态传承理念。
随后,黄敏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,带领同学们揭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。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出发,JNTY.COM详细解析了非遗的五大核心范畴,阐明非遗文化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。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,黄教授展示了汉绣文化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的辉煌历程,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在非遗文化保护的必要性方面,黄教授结合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等文件,系统解读了非遗文化保护的背景与途径。她还从屈原《离骚》等经典诗词中追溯汉绣文化的历史源流,展示出汉绣不仅是工艺,更是融入民族记忆与文学情怀的文化符号。
黄教授团队近年来在汉绣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瞩目。他们的创新发明“一种挑花图案数字化精确采集方法”专利技术,不仅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文创大赛中获一等奖,还连续入选2023、2024年“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”。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潜力,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。
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,黄敏教授特别邀请大家参与非遗扎染工艺的沉浸式体验。在实践中,师生们感受到了植物与色彩交织的奇妙乐趣,在扎结、浸染、晾晒之间,深刻领略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之美。
这场骨干培训课程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、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,更激发了青年群体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实践的使命感与责任感。正如李琦老师在致辞中所言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。